為了給村集體還一筆過時的“死賬”,藍文友執(zhí)著奔波了28年,這個年逾七旬的老人每周必到信用網(wǎng)點還款,但每次都無功而返。“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由于生產(chǎn)隊已經(jīng)解散,錢其實已經(jīng)是筆死賬了。我們也沒想到還會有這么‘較真’的人,這種陳年死賬的回收率幾乎是零。”曾擔任云峰街道信用社主任的王斌經(jīng)常笑著說。
如今,在信用社的幫助下,藍文友終于把那張被遺忘的借款單“送回了家”。
28年前,藍文友擔任西山下村村委會主任一職。當時,村里正在籌劃一個水利項目,向信用社貸款4500元,其中4000元項目費以生產(chǎn)隊的名義貸款,另外500元則存入藍文友個人賬戶用作償還利息。
來年,防洪壩建成,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村里收到遂昌縣水利部門補助的2000元錢,藍文友立即拿著補助的錢和生產(chǎn)隊的借款單去信用社還款。“早點還掉早點安心。”藍文友回憶,考慮到村子經(jīng)濟比較困難,信用社決定對于剩下的2000元給予減免,但之前存入他賬戶的那500元卻被大家遺忘了。
“等兩三年后我想起這500元錢,急忙去信用社還,結(jié)果還不了。但這錢必須得還上!”看著泛黃的借款單,藍文友默默打定了主意。每周定時到云峰街道的信用網(wǎng)點還款,成了藍文友生活的一部分。
“好幾次,工作人員看到單子上的日期,都嚇了一跳,這種‘老古董’他們見都沒見過,更別提還款了。那么多年來我總覺得不踏實,看到借款單,我心里有100個過意不去。”
最近,因為西山下村蔬菜基地重組合作社,駐村干部張衛(wèi)華找藍文友“支招”。得知張衛(wèi)華的來意后,藍文友卻給他出起了難題:“只要你帶著我把錢還上,蔬菜大隊的事情包在我身上!”
現(xiàn)在,遂昌縣信用社按程序激活了這筆死賬,計算出利息為115元,加上之前的欠款500元,藍文友總共需還615元。“誠信,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藍文友認為,人與人相處,就應(yīng)該架起信任的橋梁,尤其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更應(yīng)該以身作則、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