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通許縣朱砂鎮(zhèn)王莊村,王軍旗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早些年干過運輸,接過工程,做過食品,有了些許積蓄。兜兜轉轉十幾年,王軍旗發(fā)現自己始終不能舍棄對土地的熱愛。借著國家建設新農村的好政策,王軍旗流轉了200多畝地,一頭扎進了泥土里。
談起2017年的收成,王軍旗打開了話匣子,蘿卜什么價,土豆往哪兒賣,一大本賬都裝在他心里。種地能掙錢,關鍵在鉆研。把握好市場,是成功的一大關鍵。王軍旗認為,流轉土地搞種植確實有搞頭,但要在管理和市場研究上下功夫。有的社會資本興致勃勃地流轉大量土地,種植兩年后發(fā)現利潤極低,造成巨大的損失。
“主要在于沒有做好成本管控和市場調研。”王軍旗順手抄起兩根蘿卜對記者解釋,市場的供求關系是客觀、恒定的,種類不好會賠錢,供大于求同樣會賠錢。能否在種之前做好判斷,是來年成敗的關鍵。
當然,王軍旗的這些經驗都是從失敗中得來的,最差的年景虧損達到了40萬元。但王軍旗認為,進入一個新行業(yè),尤其是復雜的農業(yè)行業(yè)需慢慢摸索,一點點地學習,才能逐漸蹚出一條路子來。
如何把握波動起伏的農產品市場,王軍旗的秘訣是從種源入手。每年秋季他都會在各大主要育種地區(qū)泡上一段時間,主要是了解種苗銷售情況。“苗賣得多,來年產量肯定大,這就是需要謹慎種植的品類。”
從前端摸市場的習慣給了他莫大的幫助,王軍旗信心越來越足。2018年,他走出開封,遠赴許昌市流轉了400多畝耕地種植土豆。“我認真研究過,那邊的土質更適合土豆種植,也有大規(guī)模機械化作業(yè)的條件,產量能增加近兩成,能給農民帶來更多收益。”談起未來,王軍旗信心滿滿。
除了自己致富,王軍旗也沒忘記自己身邊的老鄉(xiāng)們。每年農忙時節(jié)需要人手時,總是先把工作機會留給村子里生活困難的村民。提起王軍旗,四鄰八舍沒有不伸大拇指的。
“成功雖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享受自己的人生?,F實盡管艱難,夢想和未來卻是美好的。”談起未來的道路,王軍旗堅定地說,“咱農民要讓人伸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