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室每天中午要開門通風降溫,塑料袋菌種料內溫度不能超過32℃。”日前,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茯苓專業(yè)協(xié)會會長王先有在微信上遠程指導南非茯苓種植戶種茯苓。自2015年靖州茯苓純菌絲種首次走出國門落根非洲,如今已在馬達加斯加、南非這兩個國家大面積種植。
2015年,福建藥材種植商選中了茯苓純菌絲種“湘靖28號”,漂洋過海帶到了非洲。“湘靖28號”由王先有牽頭研發(fā),曾搭乘神州十號進行太空育種,環(huán)境適應性較強。非洲氣溫較高,原本生長期為1年的靖州茯苓在非洲9個月就能成熟采挖。試種當年,靖州茯苓在馬達加斯加大獲成功。去年,靖州茯苓又被推廣至南非,兩個國家種植茯苓200萬窖,鮮茯苓年產量達5000噸。今年,藥材商繼續(xù)擴大種植規(guī)模,截至7月底已經種植茯苓菌種500萬袋,預計今年鮮茯苓年產量超過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