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如何確保公平公正?怎樣避免“不給好處,就拿不到指標”等亂象?
要雪中送炭,不要錦上添花
有限的資金如何花在“刀刃”上,真正用到最需要的群眾身上?
去年6月,安徽全椒縣普降暴雨,二郎村一幢搖搖欲墜的破舊老房里,住著葛友榜和他老伴。二老患病在身,每月光吃藥就要幾百元,自然拿不出改造房子的錢。大雨一過,葛友榜就找到了村干部,填寫了申請表。很快,村里召開村民代表會,通過了包括葛友榜在內的20多戶危房改造初選名單,鎮(zhèn)、縣分別進行了公示。6月底,葛友榜接到通知,他的申請已經獲得批準,獲得補助資金2萬元。如今,葛友榜的老房子已經修繕一新,二老的身體狀況也有了好轉。
農村危房改造更要講究個“準”字,向最貧困的鄉(xiāng)村、最困難的群體、住房最危險的農戶精準發(fā)力。“居住在最危險房屋中的困難戶,特別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yǎng)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始終是我們最優(yōu)先考慮的補助對象。”四川宣漢縣住房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要建在地上,更要建進心里
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良心工程,如何把住質量關,讓群眾住上放心房?
安徽全椒縣太平村有妙招。由村“兩委”出面,把村里在外務工的建筑工人召集回來,組成施工隊,進行集中培訓,為村里和鄰村的危舊房改造戶提供整套服務。“回鄉(xiāng)的建筑工人給自家鄉(xiāng)親們干活,自然是認真仔細負責,村民們也信得過。”村主任張華說。
施工隊靠譜,后期驗收也不馬虎。村里的老黨員、老建工組成義務監(jiān)理隊伍,每天都到現場巡視,發(fā)現問題,立即整改。施工結束時,由房主、鎮(zhèn)村干部、義務監(jiān)理隊共同驗收,再由縣住建部門和房產部門的專業(yè)人員進行質量檢測。“住進新房,心里踏實多了。咱這房子不僅建得漂亮,質量更是杠杠的。”村里一位農戶說。
要公開透明,杜絕雁過拔毛
在農村危房改造過程中,一些地方存在資金被基層干部非法侵占的情況。如何堵住“雁過拔毛”的漏洞?
安徽全椒縣峨嵋村的劉幫碧,幾年前丈夫因病去世,一家人現在還住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土房子。想改造舊房,卻又犯難:需要3萬多元,政府批下來的危改資金2萬元,剩余的錢從哪里來?針對劉邦碧家庭的困難情況,當地政府為其提供了擔保和資助,讓一家人既住上新房,又避免負擔。“所有的款項都給我列了單子,一清二楚。”劉邦碧說。
四川達州市通川區(qū)建立紙質檔案管理和信息化錄入制度,實行一戶一檔,確保批準一戶、建檔一戶。這種公開、透明、高效的機制,能夠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有效監(jiān)督執(zhí)行情況。該區(qū)化馬村的王仁國,自身屬于智力殘疾,母親年事已高,母子倆居住的房子失修多年,經鑒定為危房。村委會了解情況后,立即建檔、上報區(qū)住建局,改造破舊房屋。“多虧改造及時,不然他們母子倆只能在露天壩住了。”王仁國的鄰居紛紛“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