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河縣阿熱勒托別鎮(zhèn)哈拉尕什村,只要一提到賽特勒汗,沒有哪個村民不認識,他是大伙眼中值得信賴的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
賽特勒汗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近年來,他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走出了一條種植、養(yǎng)殖、電焊、修理多種經(jīng)營相結合的致富路,成為阿熱勒托別鎮(zhèn)“致富帶富能力強黨員”的典型、“先鋒帶動致富工程”示范戶。
2002年,賽特勒汗得知農牧民蓋房需要鋼窗、鋼門時,就利用自己掌握的電焊技術,湊了4000元辦起了電焊加工作坊??蓜?chuàng)立之初,因為沒有經(jīng)驗、沒有過硬的技術、更沒有足夠的資金,結果并沒有那么理想。后來,通過參加各級技能培訓,賽特勒汗終于掌握了維修拖拉機及電焊的基本技能。
2006年以來,在“萬名農牧民黨員能力建設工程”培訓中,他帶頭參加了農機修理等實用技術培訓班,熟練掌握農機具修理技術后,他又自籌資金7萬余元,開辦了集農機、摩托車配件銷售、電焊、農機維修于一體的綜合店。許多農牧民群眾手中沒有現(xiàn)金,可以到賽特勒汗的店里賒欠修理,待到秋季付款。致富不忘眾鄉(xiāng)親,賽特勒汗吸收了5戶貧困戶子女在自己的店里務工,他還主動為村民傳授農機修理技術,培養(yǎng)了3名技術熟練的農牧民自己開店,使他們也走上了致富之路。
改變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讓村民們都能科學種植,發(fā)展高產、優(yōu)質、高效農業(yè)是賽特勒汗的第一個設想。為了盡快掌握農業(yè)科學技術,他捧起了厚厚的農業(yè)技術書籍,向書籍請教、向農業(yè)技術人員請教。在平時生活中他發(fā)現(xiàn),一些哈薩克族農民在科學種田上總是落后于漢族農民,他就動員漢族、哈薩克族農民結成科技互助對子,通過一對一互幫互助活動,增進交流,促進先進種植技術在少數(shù)民族農民中推廣應用。
賽特勒汗認為在一個多民族地區(qū),僅會本民族語言是不夠的,掌握多種語言,不僅便于工作和生活,而且能與其他民族交流感情。在自己熟練掌握漢語以后,賽特勒汗常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各族村民宣傳黨的各項惠農政策。
為了幫助更多村民實現(xiàn)致富夢想,賽特勒汗和村黨支部書記葉爾江一起組織成立了打瓜種植合作社,幫助30名無業(yè)青年實現(xiàn)就業(yè)。
如今,賽特勒汗是村民們眼中的致富帶頭人。本村和外村的種植、養(yǎng)殖戶來找他幫忙,他總是熱心幫助,無償提供技術咨詢和現(xiàn)金資助。賽特勒汗說:“我們都是農牧民,現(xiàn)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了,我們就應該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團結,相互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