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喬口青年農(nóng)民熊偉
反季種蔥帶動周邊4個村的農(nóng)民致富
今年夏天當?shù)剞r(nóng)民正在熊偉的蔥蒜種植田打理香蔥(資料圖)
中國農(nóng)村網(wǎng)綜合報道:農(nóng)諺云:寒蔥熱韭。冬天正是栽蔥的好時節(jié)。而在望城喬口鎮(zhèn),種蔥大戶熊偉的基地上卻略顯冷清。雖然種了200畝蔥,但熊偉稱,這些蔥都是留種的,“我們冬天不種蔥,只在熱天種。”在即將過去的2013年,熊偉正盤點今年的收成:憑著這根蔥,他純賺260多萬元,帶動周邊4個村的農(nóng)民走向富裕之路。
回家創(chuàng)業(yè)第一年虧了200萬
35歲的熊偉是土生土長的喬口人。不到20歲,他就外出打拼,全國各地到處跑。喬口產(chǎn)魚,他將臘魚賣到五湖四海。掘得第一桶金后,奔波多年的熊偉回到老家重新創(chuàng)業(yè)——種糧種菜。
2008年,熊偉通過土地流轉,種植了1700畝水稻,但第一年下來,凈虧200多萬。“沒有經(jīng)驗,管理不善,再加上種糧食比較效益低,所以虧了血本。”隨后兩年,他嘗試著種菜,聽說什么菜掙錢就種什么菜。這樣“跟風跑”,種“大路菜”也沒掙著什么錢。
400多畝蔥純賺了260多萬
一次偶然的機會,熊偉發(fā)現(xiàn)了商機——種蔥。“蔥,看上去不起眼,家里做菜也只要幾根蔥而已。然而,蔬菜天天換,蔥卻不可缺少。最重要的是,大規(guī)模種蔥的人很少。”熊偉高薪從益陽請來“土專家”,開出一月一萬元的工資,年終還有獎金。
2011年,熊偉拿出400畝地正式開始種蔥。熊偉和“土專家”摸索熱季種蔥的訣竅。“種菜要想掙錢,必須要打時間差。”當年7月,熊偉第一批蔥終于在馬王堆批發(fā)市場上市了。雖然品相一般,但這畢竟是湖南本土夏季上市的第一批蔥,每斤的批發(fā)價高達四五元。
之后兩年,熊偉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種蔥種出了大名聲。以往,夏季馬王堆市場的蔥主要來自廣西,如今熊偉的蔥基本占據(jù)70%以上市場份額。
在蔥地里,熊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能產(chǎn)四五千斤蔥,除去每斤1.5元的成本,每畝純利潤高達7000多元。今年,400多畝蔥純賺260多萬元。長沙市農(nóng)業(yè)局蔬菜處處長朱帥介紹,熊偉的蔥是長沙所有蔬菜基地里利潤最高的,甚至是別的蔬菜的幾倍。
一根蔥帶動4個村致富
就憑一根蔥,熊偉帶動了周邊4個村上百村民致富。在夏季種蔥高峰期,每天都有一百多人干活,大多是這四個村的村民。50多歲的王建國是大垅圍村一名菜農(nóng)。這兩年,他已成為種蔥、摘蔥能手。“勤快的話,一天能掙500元。”熊偉種蔥管理實行績效工資,能者多勞多得,農(nóng)民干活的積極性很高。男勞力一天能掙四五百元,女的洗蔥,一天也能掙兩三百元。王建國和妻子都在家門口做事,大半年下來,兩人種蔥就有4萬多元的收入。
“做事情就要做到極致,種蔥我也要做到極致。”今年冬天,熊偉栽了200畝蔥留種。明年5月,1000畝蔥正式開種。熊偉估計,在湖南市場,每天需要蔥大約8萬斤。“到明年,我將占有湖南大部分市場份額。”對于未來發(fā)展,熊偉顯得信心十足,“準備在3年時間,種植面積逐步擴展到3000畝。”熊偉稱,自己的終極目標是要做成億元產(chǎn)值,讓長沙喬口蔥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