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場(chǎng)地管理。如果出耳場(chǎng)地選擇在棚內(nèi),可在棚內(nèi)作成15厘米寬,15厘米~20厘米高的小土埂,土埂間距80厘米,在室外也可以按這種方法作成土埂,如在硬化的地面,可按上述距離鋪一層磚即可。
2.菌袋開口。準(zhǔn)備好場(chǎng)地后,就可以對(duì)菌袋割出耳口。先將菌袋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2%克霉靈溶液清洗袋的表面,然后用鋒利的刀片在兩端分別劃開4個(gè)~6個(gè)“V”形口,口的上部直徑為2厘米左右?! ?
3.菌袋擺放。劃口后將菌袋平放于土埂上,袋與袋間距5厘米~8厘米,中間用土填實(shí),如系硬化地面,也可不填土,填土的要在袋的上部也加上2厘米~3厘米厚的土層,然后按第一導(dǎo)擺法擺好第二層菌袋。不填土的要在第一層袋上擺上兩根直徑2厘米~3厘米的小竹竿,然后放第二層菌袋。這樣,依次擺放6 層~8層。最后在土堆近處鋪設(shè)一層地膜,以防止噴水時(shí)土粒濺到耳片上?! ?center>
2.菌袋開口。準(zhǔn)備好場(chǎng)地后,就可以對(duì)菌袋割出耳口。先將菌袋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2%克霉靈溶液清洗袋的表面,然后用鋒利的刀片在兩端分別劃開4個(gè)~6個(gè)“V”形口,口的上部直徑為2厘米左右?! ?
3.菌袋擺放。劃口后將菌袋平放于土埂上,袋與袋間距5厘米~8厘米,中間用土填實(shí),如系硬化地面,也可不填土,填土的要在袋的上部也加上2厘米~3厘米厚的土層,然后按第一導(dǎo)擺法擺好第二層菌袋。不填土的要在第一層袋上擺上兩根直徑2厘米~3厘米的小竹竿,然后放第二層菌袋。這樣,依次擺放6 層~8層。最后在土堆近處鋪設(shè)一層地膜,以防止噴水時(shí)土粒濺到耳片上?!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