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養(yǎng)生要注意五方面。處暑過后,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的階段,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比較大,空氣濕度低,人們就會感覺到皮膚干澀粗燥,鼻腔干燥疼痛,大便干結等,即為“秋燥癥”。所以人們的的日常保健也應該及時做出調整,以適應節(jié)氣的變化。秋季養(yǎng)生在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等方面進行調攝時,皆應以養(yǎng)“收”為原則。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下初秋養(yǎng)生要注意哪些:
進補:初秋進補應清補
秋季進補、調養(yǎng)保健身體是十分必要的,民間也有“吃秋膘”一說。雖然入秋后天氣漸漸轉為早晚涼爽,但是“秋老虎”的威力很大,氣溫仍然較高,進補宜“清補”。所謂“清補”主要是指補而不膩,具體而言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一方面可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遺癥”;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進補奠定基礎。“清補”當忌辛辣、生火助陽或肥甘油膩、生痰助濕類食品,但并非禁忌葷食。
睡眠:早睡早起可防病
秋季養(yǎng)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眾所周知的。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yǎng)“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適當早起也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懶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情緒:注意平和情緒
依照自然界律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郁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wěn),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
養(yǎng)生:健脾補肝清肺
秋季的養(yǎng)生應以潤燥益氣為主,以健脾補肝清肺為要旨。專家說,秋季的飲食既要考慮營養(yǎng)滋補,又要選擇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應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則,可以多喝一些粥進補。陰虛體弱者在安排膳食時,可以選食瘦豬肉、鴨肉、兔肉、白斬雞、咸鴨蛋、清蒸鮮魚等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脾虛的老人應選食有健補脾胃、性質平和、補而不膩的補益食品,常用的有赤豆、薏米仁等,將其煮爛,加糖服食,是良好的滋補食品,并可常飲冬瓜湯、百合湯、紅棗湯、綠豆湯等,以解暑止渴、生津涼血。秋季食補應以滋陰潤燥為主,如銀耳、蜂蜜、芝麻、豆?jié){、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立秋后特別適合早上喝粥。初秋,非常容易導致人體脾胃功能減弱,免疫力下降,若早上能食用一些溫食,特別是熱的藥粥,對身體有很好的健脾、補氣的滋補作用。專家特別建議早上可以喝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花生粥等。
運動調養(yǎng):運動應適度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是,秋天養(yǎng)“收”的時候,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小兒和體質虛弱者。秋天是鍛煉的好季節(jié),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yǎng)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適當的運動鍛煉,能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但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可停止,此時能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溫馨提示,以上即是對初秋養(yǎng)生的詳細介紹,秋季運動還要特別注意防秋燥,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