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而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又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礎。這次有關農產品安全的研討會得到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糧農委、國家相關部委和上海市食藥監(jiān)局、上海市農委、長三角地區(qū)各級農委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復旦大學、中共中央黨校、美中商業(yè)文化協會的專業(yè)指導。本次研討會不同于一般意義的學術研討會,是一次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大討論,一次從多維度詮釋“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思維云集和智力大碰撞。
中共中央黨校的史妍嵋教授關于“食品安全與保護環(huán)境是農業(yè)生命”的報告,既是對李克強總理有關“食品安全和保護環(huán)境是農業(yè)的生命”論述的深入詮釋,也是從國際大環(huán)境與國內農業(yè)現實出發(fā)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戰(zhàn)略剖析和宏觀指引。李杰(上海)健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唐根賢有關“李杰食材文化”的報告,臺灣寶勝生物科技公司執(zhí)行董事長陳家和有關“現代生物科技與李杰農法”的報告,復旦大學教授陸起涌有關“稻草機器人及李杰食材全流程監(jiān)控”的報告,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傅華教授有關“食品安全與公眾健康”的報告,分別從傳統飲食文化與三農現狀、生物科技與無毒種植、信息科學與過程管理、公眾意識與社會焦點等多個不同緯度地闡述了農產品的安全生產的歷史性、充要性、可行性和社會性。
記者獲悉,“李杰農法”是在遵循傳統的“以菌治菌”和“植物滅蟲”的基本思路上,應用現代自然科學和生物技術的交叉科技手段開發(fā)出來的,通過“以菌治菌,以植物提取物殺蟲、驅蟲,以無毒配方有機肥優(yōu)化土壤肥力狀況”的核心技術,逐步推進“土壤生物工程”,增進植物生長,改善土壤條件,抵御害蟲,抑制病害,實現了“農業(yè)增產”、“無農殘健康食材生產”和“土壤生態(tài)良性復原”的有機結合,目前在水稻、小麥、綠豆、黃豆、茶葉、檳榔、紅棗、蔬菜等農副產品的種植過程中取得了成功,“李杰食材”已經成為國內最頂級的“無農殘無重金屬殘留”健康食材品牌之一。
2012年,運用“李杰農法”在崇明縣種植的普通品種稻糧“秀水134號”,不僅每畝平均增產20%,而且通過了臺灣SGS(318項)農殘檢測、上海SGS(408項)農殘檢測、國家標準重金屬殘留(鉛、總砷、汞、鎘)檢測,檢測結果不是“合格”,而是超標準的“均未檢出”,這就意味著,消費者終于可以吃到真正意義上的“無農殘無重金屬殘留”大米。記者現場看到,李杰大米色澤油亮透明,聞之清香,深受消費者歡迎。
李杰是海南島的一位農民企業(yè)家,多年來,他痛感土地的“積勞成疾”和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在海南島及國內各地租地,進行改良土壤和自然種植法的實驗,幾經失敗后他深感農業(yè)經濟要發(fā)展一定要由農業(yè)技術來做堅強的后盾,于是他成立專業(yè)的高科技公司,組建專家隊伍,不斷探究和摸索,并吸收世界農業(yè)先進國家和臺灣的先進農業(yè)科學技術,兼收并蓄創(chuàng)造出了以李杰公司命名的“李杰農法”,在實現“食品安全與環(huán)境保護”和諧發(fā)展的技術研究與產業(yè)化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李杰農法”的核心技術之一是解決了微生物的“拮抗”和“無度繁殖”等難題,讓多種有益菌群在睡眠狀態(tài)下和平共處,并能在常溫狀態(tài)保存。只要用水激活,即能清醒過來,以絕對的優(yōu)勢對抗和消滅有害菌群。由于是菌對菌的戰(zhàn)爭,可快速決定勝負,一周即可滅敵,一月可以看到成果。
“李杰農法”另一核心技術是病蟲害防治劑,用多種天然素材調制成的食品級的殺蟲劑,定向來破壞屬于冷血害蟲的呼吸系統,使其窒息死亡,身上不沾毒素,死后還能當天然的肥料。
大量實驗證明,“李杰農法”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抑制病蟲害、促進植物生長、保持植物新鮮度、增強清香口感。以水稻種植為例,應用“李杰農法”具有“分蘗多(常規(guī)農法的分蘗平均數是15,“李杰農法”的分蘗平均數是21,逐年增加),無病蟲,須根長,苗粗壯,不倒伏,成熟早,產量高,口感好”等八大好處。現在“李杰農法”已在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和江蘇、江西、廣東等地推廣,均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李杰農法”在臺灣彰化縣的員林農場、南投縣的埔里農場,也得到了驗證和應用。
記者還在研討會上獲悉,在復旦大學的技術支持下,以“稻草機器人”為核心的“李杰智慧農田”將全面實施。“稻草機器人”系統不僅可以通過高清晰視頻攝像頭來遠程觀測大田情況,還可以動態(tài)監(jiān)測數百畝大田范圍內的大氣溫度、大氣濕度、風速、風向、光照、雨量、土壤溫度、土壤濕度等參數,輔以遠程控制驅動模塊,基本可以做到遠程監(jiān)測和定向控制,正常情況下無需人到現場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從而在確保種植品質的前提下,大幅縮短管理響應時間,降低管理、生產成本相信隨著“李杰農法”的不斷普及和“李杰智慧農田”的不斷實施,將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吃到通過四百多項檢測才能上市的“無農殘無重金屬殘留”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