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原產于非洲大陸,屬于熱帶魚類,具有生長快、耐低氧、廣鹽性、食性雜、病害少、肉質好、產量高等優(yōu)點,為傳播最快的世界性魚類之一。其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鯉魚。羅非魚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鱸形目、鱸亞目、麗魚科、羅非魚屬,該屬包括亞種在內超過百種以上。
羅非魚的繁殖,不需要進行人工催情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溫穩(wěn)定在20℃以上,將成熟的雌雄親魚放入同一繁殖池中就能自然繁殖。在水溫穩(wěn)定在25-29℃的情況下,每隔30-50 天即可繁殖一次魚苗。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羅非魚一般一年可產苗五至六次,在控溫條件下可終年繁殖。 繁殖池條件
1、位置繁殖池應選擇在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環(huán)境安靜、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選擇在靠近親魚冬季越冬的池塘,以減少親魚過塘造成的損傷。
2、面積與水位繁殖池面積一般以2-6畝為宜,面積過大不利于收集魚苗,面積過小,水質難以控制,水溫變化也較為明顯,親魚剛入池時水位控制在1.4 -1.5 米間。親魚繁殖時,水位應減少到0.8 -1.2 米為宜,在夏季高溫期間,可適當加深到1.2 -1.4 米。
3、池形與底質池形以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池為好,池邊要有淺水灘以利于親魚挖窩產苗,池底應平坦或略呈鍋形,底質以壤土或砂壤土為好。塘邊淺水灘不能有雜草,否則不利于收集魚苗?! 》敝吵厍逭?、消毒
親魚入池前,必須對繁殖池進行清整消毒,清整時應將池水抽干,捕去雜魚和清除搪底雜草、雜物,特別是塘底至塘邊1.6米內的雜草,并嚴格檢查塘邊、塘埂,注排水過濾網是否牢固,最好能讓塘底暴曬至龜裂。在親魚入池前10-15 天,回水10-20 厘米,再用藥物進行毒塘,常用的藥物有茶粕、漂白粉、生石灰,其中以生石灰和茶粕的效果最好。茶粕的用量為40-50 千克/畝、生石灰為150-200 千克/畝、漂白粉為15-20 千克/畝(有效氯為30%)。 培育水質
消毒數天后,用密眼網拉網,檢查池內是否已消毒干凈,在確認繁殖池內無其它雜魚、雜物后,即可回水(進水時進水口一定要用密網過濾,并要經常檢查和清洗密網),施放基肥,每畝施放發(fā)酵糞肥300-600 千克或綠肥500-800 千克,把水質控制呈茶綠色或黃綠色為宜(如施放綠肥,應經常翻動,待全部腐爛后將草渣撈起,消毒7-10天后,便可試水放魚)。 親魚放養(yǎng)
1、親魚的選擇用作親本的羅非魚,必須要純種,在同一種群中應選擇生長快、較大的個體,一般越冬魚種應在250克以上,雄魚略大,留大去小。選擇時,選用的親本要求背高肉厚、鱗、鰭完整、色澤光亮、斑紋清晰、無病無傷,體形整齊,外部形態(tài)符合分類學標準。
2、放養(yǎng)時間親魚放入繁殖池時水溫宜穩(wěn)定在20℃以上,廣東地區(qū)一般在3月中下旬即可進行配對產苗。我所因建有溫棚和控溫設備,在2月中旬即可進行配對產苗。放養(yǎng)親魚要選擇在晴天進行,并要一次放足數量。親魚入塘前應對魚體進行消毒,用3‰-3.5‰的鹽水浸泡親魚5-10分鐘后才放入繁殖池,運輸親魚時操作要輕快,盡量減少魚體損傷,縮短親魚恢復時間,提早產苗。待全部親魚入池后,用0.3 ppm 濃度的二氧化氯進行消毒,預防親魚傷口感染和水霉病的發(fā)生。
3、放養(yǎng)密度和雌雄配比親魚放養(yǎng)密度應根據池水溶氧能力、池塘條件、生產數量來確定,在常溫池中,按2000立方米(約3畝)水體配1.5-2.2千瓦增氧機一臺,放養(yǎng)密度可達1500-2000 尾/畝,規(guī)格250-300 克,在無增氧設備的條件下,每畝可放300-500 克的親魚600-800 尾,早晚有塑料薄膜蓋的靜水保溫增氧池,親魚放養(yǎng)密度為1000-1200 尾,規(guī)格為250-300 克。
放養(yǎng)時必須適當控制好雌雄配比,根據幾年來我所的生產經驗,雌雄配比以2.5:1-4:1獲苗量較為理想,因雄魚配入較多時,若無足夠的飼料會大量吞食魚苗,嚴重影響獲苗量?! ∨嘤c管理
親魚經過長時間的越冬后,體質較弱,性腺發(fā)育較差,必須加強培育。按施肥與投料相結合的成魚飼養(yǎng)方法強化培育,投料和施肥應視天氣和親魚攝食情況而定,一般日投喂量為池塘親魚重量的3%-4%,為促使親魚性腺盡快發(fā)育成熟,投料要求精、青飼料相結合,多樣化,使營養(yǎng)全面化。親魚的精飼料蛋白含量應在35%以上,常用的飼料有豆粕、魚粉、玉米粉、花生粕,黃粉作為親魚的飼料,最好是自購原料后自行制配成顆粒料。
親魚入塘后,要堅持早、中、晚巡塘,及時撈掉池中蛙卵和殺滅敵害,特別要加強對水質的管理,水色過濃或顯示烏褐色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換部分新水或潑灑石灰,以防止因水質惡化而使親本缺氧浮頭和泛塘造成的損失。堅持定期對繁殖池進行消毒和調節(jié)水質,一般每半月施用一次生石灰,用量控制在每畝10-15 千克。定期施放一些微生物制劑,以改變池塘微生物群落,改善水生環(huán)境。 親魚產苗
1、產苗水溫親魚放養(yǎng)后,當水溫上升到22℃時,培育成熟的親魚便開始發(fā)情產卵,受精卵的孵化和魚苗的哺育是在雌魚的口腔內進行的,在水溫25℃時約5-6天孵化出膜,28-30 ℃時4-5天孵化出膜,從親魚發(fā)情產卵到魚苗脫離母體獨立生活,整個過程約10-15 天,所以在親魚放養(yǎng)10天后要堅持每天沿池四周仔細觀察是否有魚苗活動,做到及時撈苗,以提高獲苗率。
2、撈苗撈苗一般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比較好的方法是用手操網,小拖網,沿塘四周捕撈,每3-4米起苗一次,幼苗放入網箱中暫養(yǎng),如此反復進行,每天應撈4-5次,做到每天盡量將幼苗撈干凈。撈苗時動作要輕快,待撈到一定數量后,即可計數將幼苗移到培育池,轉入魚苗培育階段。
由于羅非魚在幼苗階段有互相殘食的習性,體長1.5厘米的魚苗,已能吞食剛離開母體的幼苗,在生產中,可以用撈苗與捕苗相結合,捕苗時要用密眼網,底綱上的沉子不宜過重,讓親魚能從網底逃逸?! №氉⒁獾膸讉€問題
1、水溫親魚在越冬池移到繁殖池之前,要對越冬池進行降溫,待水溫與外界持平并在出池前3天停料和加沖新水,過池時操作一定要小心,減少魚體受傷,因一般這個時期的水溫都不高,親魚傷口極易患水霉病,移池時除要選擇晴朗天氣外,一定要進行消毒后才放入繁殖池。
2、水質親魚產苗量的多少,水質是個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水質不能過肥也不能過瘦,過肥親魚極易缺氧浮頭;過瘦不利于培育親本和幼苗的開口餌料。調節(jié)好水質,定期使用生石灰,在高溫季節(jié)經常換走部分老水,注入新水,建議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劑改善水質,增加溶氧。
3、餌料親魚產苗量的另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餌料。作為親魚的餌料,一定要達到強化培育質量,而且要十分清楚飼料中所含的各種成分,親魚只有吸收到足夠的蛋白能量,才能縮短產苗間隔期,增加產苗次數,提高出苗率。
4、雌雄分離羅非魚在夏季高溫期間出現(xiàn)停止產苗或減少產苗等現(xiàn)象,幼苗極難收集,此時可將親魚雌雄分開,進行隔離分塘培育,待到水溫降到30℃以下,再進行配對產苗,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收集一批較為集中的幼苗,有利苗種培育以及越冬。
羅非魚的繁殖,不需要進行人工催情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溫穩(wěn)定在20℃以上,將成熟的雌雄親魚放入同一繁殖池中就能自然繁殖。在水溫穩(wěn)定在25-29℃的情況下,每隔30-50 天即可繁殖一次魚苗。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羅非魚一般一年可產苗五至六次,在控溫條件下可終年繁殖。 繁殖池條件
1、位置繁殖池應選擇在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環(huán)境安靜、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選擇在靠近親魚冬季越冬的池塘,以減少親魚過塘造成的損傷。
2、面積與水位繁殖池面積一般以2-6畝為宜,面積過大不利于收集魚苗,面積過小,水質難以控制,水溫變化也較為明顯,親魚剛入池時水位控制在1.4 -1.5 米間。親魚繁殖時,水位應減少到0.8 -1.2 米為宜,在夏季高溫期間,可適當加深到1.2 -1.4 米。
3、池形與底質池形以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池為好,池邊要有淺水灘以利于親魚挖窩產苗,池底應平坦或略呈鍋形,底質以壤土或砂壤土為好。塘邊淺水灘不能有雜草,否則不利于收集魚苗?! 》敝吵厍逭?、消毒
親魚入池前,必須對繁殖池進行清整消毒,清整時應將池水抽干,捕去雜魚和清除搪底雜草、雜物,特別是塘底至塘邊1.6米內的雜草,并嚴格檢查塘邊、塘埂,注排水過濾網是否牢固,最好能讓塘底暴曬至龜裂。在親魚入池前10-15 天,回水10-20 厘米,再用藥物進行毒塘,常用的藥物有茶粕、漂白粉、生石灰,其中以生石灰和茶粕的效果最好。茶粕的用量為40-50 千克/畝、生石灰為150-200 千克/畝、漂白粉為15-20 千克/畝(有效氯為30%)。 培育水質
消毒數天后,用密眼網拉網,檢查池內是否已消毒干凈,在確認繁殖池內無其它雜魚、雜物后,即可回水(進水時進水口一定要用密網過濾,并要經常檢查和清洗密網),施放基肥,每畝施放發(fā)酵糞肥300-600 千克或綠肥500-800 千克,把水質控制呈茶綠色或黃綠色為宜(如施放綠肥,應經常翻動,待全部腐爛后將草渣撈起,消毒7-10天后,便可試水放魚)。 親魚放養(yǎng)
1、親魚的選擇用作親本的羅非魚,必須要純種,在同一種群中應選擇生長快、較大的個體,一般越冬魚種應在250克以上,雄魚略大,留大去小。選擇時,選用的親本要求背高肉厚、鱗、鰭完整、色澤光亮、斑紋清晰、無病無傷,體形整齊,外部形態(tài)符合分類學標準。
2、放養(yǎng)時間親魚放入繁殖池時水溫宜穩(wěn)定在20℃以上,廣東地區(qū)一般在3月中下旬即可進行配對產苗。我所因建有溫棚和控溫設備,在2月中旬即可進行配對產苗。放養(yǎng)親魚要選擇在晴天進行,并要一次放足數量。親魚入塘前應對魚體進行消毒,用3‰-3.5‰的鹽水浸泡親魚5-10分鐘后才放入繁殖池,運輸親魚時操作要輕快,盡量減少魚體損傷,縮短親魚恢復時間,提早產苗。待全部親魚入池后,用0.3 ppm 濃度的二氧化氯進行消毒,預防親魚傷口感染和水霉病的發(fā)生。
3、放養(yǎng)密度和雌雄配比親魚放養(yǎng)密度應根據池水溶氧能力、池塘條件、生產數量來確定,在常溫池中,按2000立方米(約3畝)水體配1.5-2.2千瓦增氧機一臺,放養(yǎng)密度可達1500-2000 尾/畝,規(guī)格250-300 克,在無增氧設備的條件下,每畝可放300-500 克的親魚600-800 尾,早晚有塑料薄膜蓋的靜水保溫增氧池,親魚放養(yǎng)密度為1000-1200 尾,規(guī)格為250-300 克。
放養(yǎng)時必須適當控制好雌雄配比,根據幾年來我所的生產經驗,雌雄配比以2.5:1-4:1獲苗量較為理想,因雄魚配入較多時,若無足夠的飼料會大量吞食魚苗,嚴重影響獲苗量?! ∨嘤c管理
親魚經過長時間的越冬后,體質較弱,性腺發(fā)育較差,必須加強培育。按施肥與投料相結合的成魚飼養(yǎng)方法強化培育,投料和施肥應視天氣和親魚攝食情況而定,一般日投喂量為池塘親魚重量的3%-4%,為促使親魚性腺盡快發(fā)育成熟,投料要求精、青飼料相結合,多樣化,使營養(yǎng)全面化。親魚的精飼料蛋白含量應在35%以上,常用的飼料有豆粕、魚粉、玉米粉、花生粕,黃粉作為親魚的飼料,最好是自購原料后自行制配成顆粒料。
親魚入塘后,要堅持早、中、晚巡塘,及時撈掉池中蛙卵和殺滅敵害,特別要加強對水質的管理,水色過濃或顯示烏褐色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換部分新水或潑灑石灰,以防止因水質惡化而使親本缺氧浮頭和泛塘造成的損失。堅持定期對繁殖池進行消毒和調節(jié)水質,一般每半月施用一次生石灰,用量控制在每畝10-15 千克。定期施放一些微生物制劑,以改變池塘微生物群落,改善水生環(huán)境。 親魚產苗
1、產苗水溫親魚放養(yǎng)后,當水溫上升到22℃時,培育成熟的親魚便開始發(fā)情產卵,受精卵的孵化和魚苗的哺育是在雌魚的口腔內進行的,在水溫25℃時約5-6天孵化出膜,28-30 ℃時4-5天孵化出膜,從親魚發(fā)情產卵到魚苗脫離母體獨立生活,整個過程約10-15 天,所以在親魚放養(yǎng)10天后要堅持每天沿池四周仔細觀察是否有魚苗活動,做到及時撈苗,以提高獲苗率。
2、撈苗撈苗一般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比較好的方法是用手操網,小拖網,沿塘四周捕撈,每3-4米起苗一次,幼苗放入網箱中暫養(yǎng),如此反復進行,每天應撈4-5次,做到每天盡量將幼苗撈干凈。撈苗時動作要輕快,待撈到一定數量后,即可計數將幼苗移到培育池,轉入魚苗培育階段。
由于羅非魚在幼苗階段有互相殘食的習性,體長1.5厘米的魚苗,已能吞食剛離開母體的幼苗,在生產中,可以用撈苗與捕苗相結合,捕苗時要用密眼網,底綱上的沉子不宜過重,讓親魚能從網底逃逸?! №氉⒁獾膸讉€問題
1、水溫親魚在越冬池移到繁殖池之前,要對越冬池進行降溫,待水溫與外界持平并在出池前3天停料和加沖新水,過池時操作一定要小心,減少魚體受傷,因一般這個時期的水溫都不高,親魚傷口極易患水霉病,移池時除要選擇晴朗天氣外,一定要進行消毒后才放入繁殖池。
2、水質親魚產苗量的多少,水質是個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水質不能過肥也不能過瘦,過肥親魚極易缺氧浮頭;過瘦不利于培育親本和幼苗的開口餌料。調節(jié)好水質,定期使用生石灰,在高溫季節(jié)經常換走部分老水,注入新水,建議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劑改善水質,增加溶氧。
3、餌料親魚產苗量的另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餌料。作為親魚的餌料,一定要達到強化培育質量,而且要十分清楚飼料中所含的各種成分,親魚只有吸收到足夠的蛋白能量,才能縮短產苗間隔期,增加產苗次數,提高出苗率。
4、雌雄分離羅非魚在夏季高溫期間出現(xiàn)停止產苗或減少產苗等現(xiàn)象,幼苗極難收集,此時可將親魚雌雄分開,進行隔離分塘培育,待到水溫降到30℃以下,再進行配對產苗,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收集一批較為集中的幼苗,有利苗種培育以及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