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1個多月就要開始集中育秧了,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農保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有限公司的股東們正在為今年設幾個點、育多少秧而犯愁。“打算從2個點擴大到6個,但最終建多少還要看政策,如果沒有補助或者補助減少了,今年集中育秧面積就不敢擴太多。”農保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有限公司股東之一、赫山區(qū)泉交河鎮(zhèn)農技站副站長倪作云坦言,“如果沒有補貼,商品秧價格肯定要上漲;如果秧苗漲價農民不接受,那么集中育秧的風險就會增加。”
包括南方早稻集中育秧在內,農業(yè)新聞(http://news.nongcun5.com/)獲悉去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33.15億元,首次對冬小麥“一噴三防”、東北水稻大棚育秧和抗旱“坐水種”、南方早稻集中育秧、三熟制油菜“一促四防”和西南玉米覆膜等6項防災減災穩(wěn)產增產關鍵技術實施補助政策。由于政策指向明確、覆蓋面廣、針對性強、含金量高,關鍵技術補助政策的實施,不僅有效應對了低溫、春旱等不利因素,為糧食穩(wěn)產增產奠定了基礎,而且促進了糧食生產技術推廣方式的轉變和專業(yè)化服務水平的提升。
由于技術性強、時間要求緊,集中育秧、“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的實施主體向種糧大戶和專業(yè)化服務組織集中趨勢明顯。“有了集中育秧,農民可以在外安心打工,不用再為家里幾畝早稻的育秧操心,鎮(zhèn)里也基本上看不到單季稻了。”倪作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家10畝大田,需要0.5畝秧田。如果分散育秧,半畝秧田需要1個人忙活20多天。1個人能管理半畝秧田,也能管理100畝秧田,集中育秧的規(guī)模效益就在于可以節(jié)省大量農村勞動力。”“去年搞了將近30畝秧田,在低溫陰雨的情況下沒有出現(xiàn)爛秧、爛種,早稻畝產達到560~570公斤,今年農民訂購商品秧的積極性很高,目前口頭預訂的已經有1300畝大田。”赫山區(qū)龍光橋鎮(zhèn)汪家堤村種糧大戶黃衛(wèi)民告訴記者,他今年打算專門整理一塊秧田為周邊農民育商品秧。
中國致富項目(http://m.elitesmokeshopnj.com/zhifu/)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種糧大戶和專業(yè)化服務組織都看準了關鍵技術服務蘊含的巨大商機,但面對市場和氣候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他們希望政府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倪作云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為427戶農民育秧,售價是每盤1.5元,但租地、種子、翻耕、軟盤、人工等加起來,1畝秧田的成本在3800元左右,按1畝秧田供應20畝大田、1畝大田需100盤拋秧計算,每盤秧苗成本是1.9元。政府每畝大田補40元,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如果沒補貼,就要賠錢。”黃衛(wèi)民說,集中育秧一旦遭遇“倒春寒”等特別惡劣的天氣,就可能出現(xiàn)大面積爛秧,如果增加防護設施,投資成本就要再增加。
“解決種糧大戶和服務組織的擔憂,加速防災減災關鍵技術推廣,一方面要靠政策,也就是政府要繼續(xù)加大關鍵技術補貼范圍和力度,中國農村網(http://m.elitesmokeshopnj.com/)另一方面要加強保障,農業(yè)保險等配套措施要盡快跟上。”赫山區(qū)農業(yè)局局長李新華說,“現(xiàn)在大戶和服務組織都在‘等政策’,今年水稻集中育秧等防災減災穩(wěn)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最好能早作打算,提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