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類與品種
廣西栽培的茭白按一年中收獲的次數(shù)來分,有一熟茭和二熟茭兩種類型。
(1)一熟茭白:也稱單季茭白,每年秋季9月收茭一次,連收2~3年后就需重新栽植。推廣品種有:八月茭、安溪早茭白、象牙茭等。
(2)二熟茭白:也稱雙季茭白,每年春秋兩季各收一次。一般在春季或夏秋栽植,第一熟在當(dāng)年9~10月采收,稱為秋茭,第二熟在翌年5~6月采收,稱為夏茭。常見品種有:小蠟臺、大蠟臺、中介茭等。
一熟茭上市比兩熟茭的秋茭早,適合在蔬菜秋淡季供應(yīng),二熟茭的產(chǎn)量比一熟茭高,但對肥水條件要求也較高。
2.栽培特性
茭白性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條件。萌發(fā)期需10~20℃的溫度,分蘗期適溫為20~30℃,孕茭期為15~25℃。孕茭期后溫度在15℃以下,分蘗停止,地上部生長也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部在土中越冬。
3.整地施基肥
宜用無污染源的淺水洼地、稻田、溝塘、河坎邊種植,水位不宜超過25厘米,最好為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zhì)和保水保肥力強的粘壤土??煞鸥伤奶飰K,宜干耕曬壟,然后灌入淺水耕耙;不能放干水的低洼水田,可帶水翻耕。茭白病蟲害多,不宜連作,一熟茭可連續(xù)栽植34年,二熟茭1~2年即應(yīng)換田。
茭白生長期長,植株茂密,需肥多,特別要重施基肥,基肥數(shù)量應(yīng)占總用肥量的60%以上,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并配合施一些磷、鉀化肥。栽植前每667平方米(1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500~3000千克,鈣鎂磷30~40千克,氯化鉀10千克作基肥,然后耕翻、犁耙、整平,以備栽植。
4.選種育苗
茭白一般不能開花結(jié)實,因此多采用無性繁殖,方法有育苗移栽和分蘗苗種植兩方法。但在無性繁殖過程中,易發(fā)生灰茭和雄茭,故選種工作 十分重要。優(yōu)良種株的特點:植株生長整齊,長勢中等或偏弱,分蘗性強,所有分蘗都被黑粉菌感染而成茭即孕茭率高,茭形整齊,茭肉肥壯潔白柔嫩,無雄茭和灰茭,無病蟲害等。
(1)育苗移栽:使選出的種株在本田內(nèi)越冬或另植它處,冬季淹水越冬。春季秋苗萌發(fā),苗高30厘米左右,于3月用刀割斷根莖,進行分株,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一穴一株栽植。當(dāng)幼苗長到60厘米高時,選大小一致、葉鞘扁平的植株進行定植。
(2)分蘗苗移植:將入選種株老墩連泥挖起,用刀順著分蘗著生方向,分成7~12個小墩,每個小墩要求帶著老莖及葡萄莖,并用健全的分蘗苗3~5個,隨挖、隨分、隨栽。
5.定植
茭白的栽植分春栽和秋栽兩個栽植時期。
(1)春栽:在4~5月初進行。適于一熟茭及兩熟茭的晚熟品種,一般都用分蘗苗移植,株行距70厘米×厘米,每穴栽3~5株,栽植深度6~7厘米,每667平方米(1畝)栽1300~1500穴。
(2)秋栽: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栽植。秋栽多用育苗移栽法,此時苗高已達150厘米左右,并有較多的分蘗,栽前先打去基部老葉,再將苗墩的分蘗用手順勢一一扒開,每株帶1~2苗,剪去葉梢45厘米。夏秋高溫,應(yīng)選陰天栽植。栽植株行距24~30厘米×40~45厘米,栽植深度15厘米,以栽沒苔管為宜。每667平方(1畝)栽4000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