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收獲晚稻后,較多的田塊進入冬閑期,到次年4~5月份才栽植早稻。此間11月到次年2月,氣溫、雨量、光照均適合芹菜生長要求。在晚稻田套種芹菜,畝產可達2500~3000公斤,畝產值2000元左右,且省工、省力,不與早稻栽培發(fā)生矛盾,又能培肥地力,減少水稻連作病害,是冬季農業(yè)生產的一個好項目。其栽培技術如下:
在晚稻收獲前15~20天,要及時排水晾田,使稻田表層水田漸落干。當泥土松軟適度,人踩其上無明顯下凹時,即為芹菜適時播種期。按晚稻田現有分廂,清理廂間及四周溝道,以利排除積水。
晚稻田塊可播種時,先把芹菜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按畝用種量0.5公斤的標準,將種子按廂數等量稱重,然后摻干細土或干沙適量。種子與沙或土充分拌勻后,沿兩邊廂間走道,從稻穗上方均勻撒播。由于稻苗主莖與倒1~3葉有一夾角,種子易落入夾角內。要求播種后用一長竹竿,手握住竹竿中間,從兩廂走道緩行,在稻穗上部輕輕搖移,使夾角內的種子抖落入土。播后晚稻田內仍濕潤、松軟,加上晚稻葉幕層存在,其下漫射光形成的小氣候,適合芹菜萌芽期要求,發(fā)芽率高,生長健壯。
晚稻收割時,稻樁應留3~5厘米高。由于芹菜處于小苗期,土層又松軟,收割晚稻時人踩到小苗,植株會受損傷。晚稻稻草搬出田后,經1~2天,芹菜小苗又可恢復直立生長。當芹菜苗有1~2葉真葉時,要按廂疏密補稀,補株穴宜深2~3厘米,株距7厘米左右。移苗時根系要多帶土,以便少傷根,促成活。
晚稻收獲后,葉幕層不存在,直射光增加,芹菜葉片由黃轉綠加速,養(yǎng)分需求量加大,每畝應及時追施腐熟人糞尿25~30擔,加0.2%尿素于其中,以補基肥不足,每半月追肥1次,連續(xù)追施3~4次,濃度可逐漸加大。有3~4片真葉時,葉面噴施含鋅、硼微肥或沼液,如綠旺1000倍液、高鎂施3000倍液、1%沼液等,連噴2~3次,間隔20天左右1次。同時要拔除廂內雜草,割除田埂上雜草和生長出的再生稻。生長前期用3000倍蚜虱凈防治蚜蟲,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防治斑枯病、早疫病等。
芹菜的生長期較長,一般可于元旦至春節(jié)期間上市,按收大留小方法分次采收,以利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