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濕疹主要發(fā)生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或患有寄生蟲病的瘦弱貧血仔豬。初期被毛失去光澤,濕疹多發(fā)生于全身各處,尤其是股部、胸壁、腹下等處易發(fā)生膿皰性濕疹。膿皰破潰后,形成大量黑色結痂、奇癢,患豬呈現(xiàn)疲憊狀態(tài),并逐漸消瘦。濕疹是由表皮和真皮上皮上的致敏物質引起過敏性炎癥反應。
1病因
外界因素,機械性刺激,如持續(xù)性的摩擦,特別是器具的壓迫和摩擦、昆蟲的叮咬等。物理性刺激,皮膚不潔,污垢在被毛間蓄積而使皮膚受到直接刺激;或在陰雨連綿的季節(jié)放牧,由于潮濕使皮膚的角質層軟化,生存于皮膚表面的裂殖菌及各種分解產物進入生發(fā)層細胞中生長繁殖,刺激發(fā)??;此外,家畜長期處于陰暗潮濕的畜舍或烈日暴曬,久之使皮膚的抵抗力降低而引起濕疹?;瘜W性刺激,主要是使用化學藥品不當,如濫用刺激藥涂搽皮膚,或用濃堿性肥皂水洗刷局部,均可引起濕疹;長時間被膿汁或病理分泌物污染的皮膚,亦可發(fā)生本病。
內在原因,變態(tài)反應在濕疹的發(fā)病機制上占重要地位。引起變態(tài)反應的因子可能是內在因子,如家畜患消化道疾?。ㄎ改c卡他性炎癥、胃腸炎、腸便秘)并伴有腐敗分解產物吸收;由于攝取致敏性飼料,病灶感染細菌毒素或者由于患畜自身的組織蛋白在體內或體表經(jīng)過復雜過程,使患畜皮膚發(fā)生自體敏感作用等。患病過程中,患畜對各種刺激物往往日益敏感,從而促使?jié)裾畹膼夯桶l(fā)展。由于營養(yǎng)失調、維生素缺乏、新陳代謝紊亂、慢性腎病、內分泌機能障礙等使皮膚抵抗力降低,引發(fā)濕疹。
2癥狀
臨床上,一般可按病程和皮損表現(xiàn)分為急性、慢性2種。
紅斑期病初由于患部充血,在無色素皮膚上可見大小不一的紅斑,并有輕微腫脹,指壓時褪色,稱為紅斑性濕疹。丘疹期若炎癥進一步發(fā)展,皮膚乳頭層被血管滲出的漿液浸潤,形成界限分明的粟?;蛲愣勾笮〉穆∑?,觸診堅硬,稱為丘疹性濕疹。水皰期當丘疹炎癥的炎性滲出物增多時,皮膚角質層分離,在表皮下形成透明漿液性水皰,稱為水皰性濕疹。膿皰期是在水皰期有化膿感染時,水泡變成小膿皰,稱為膿皰性濕疹。糜爛期是小膿皰或小水皰破裂后,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并有膿性滲出物,創(chuàng)面濕潤,稱為糜爛性濕疹或濕潤性濕疹。結痂期是糜爛面上的滲出物凝固干燥后,形成黃色或褐色痂皮,稱為結痂性濕疹。鱗屑期是急性濕疹末期痂皮脫落,新生上皮增生角化并脫落,呈糠秕狀,稱為鱗屑性濕疹。急性濕疹有時某時期占優(yōu)勢,而其他各期不明顯,甚至某時期停止發(fā)展,病變部結痂、脫屑后痊愈。
慢性濕疹病程與急性大致相同,其特點是病程較長,易于復發(fā)。病期界限不明顯,滲出物少,患部皮膚干燥增厚。
3診斷
根據(jù)皮膚特異性變化和臨床癥狀作出診斷。判定病因和病性時,應考慮是否緣于外寄生蟲而應用過驅蟲藥,皮膚上是否用過搽劑,是否患過慢性疾病等。診斷應根據(jù)病史調查、飼料檢查、內部器官狀態(tài)、神經(jīng)系統(tǒng)機能的狀態(tài),方能作出正確判斷。
4治療
用消毒溶液洗滌患部,然后涂布3%-5%龍膽紫溶液,5%美蘭溶液或2%硝酸銀溶液,或撒布氧化鋅滑石粉(1∶1),碘仿鞣酸粉(1∶1)等,以防腐、收斂和制止?jié)B出。隨著滲出物的減少,可涂布氧化鋅軟膏或“水楊酸氧化鋅軟膏”(氧化鋅軟膏100克、水楊酸4克)等。
炎癥呈慢性經(jīng)過時,涂布可的松軟膏或碘仿鞣酸軟膏(碘仿10克、鞣酸5克、凡士林100克)。此外,全身治療可應用10%氯化鈣溶液靜脈注射20-50毫升,隔天注射1次,連續(xù)應用。還可采用輸血療法,同時內服或靜脈注射維生素B1、維生素C,久治無效者,可用紅外線、紫外線照射。
用苯海拉明治療,豬、羊用0.04-0.06克;或用異丙嗪0.05-0.10克肌肉注射,每天1-2次,同時配合普魯卡因注射。
患畜出現(xiàn)劇癢不安時,可使用1%-2%石炭酸酒精涂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