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建豬舍選址要在地勢較為高燥、向陽、背風、水源充足、無污染、供電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在建造豬場時,盡量做到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等功能區(qū)要科學布置;豬舍內要有側墻窗和山墻窗,以保證通風換氣的需要,并安裝自動飲水設施;同時還要建設病死畜禽處理、糞污處理等配套設施。
一、怎樣建豬舍最合理
1、選址
豬場要建在地勢較為高燥、向陽、背風、水源充足、無污染、供電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選擇豬場場址應遵循不占良田、節(jié)約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則,禁止在自然保護區(qū)、旅游區(qū)、水源保護區(qū)和環(huán)境公害污染嚴重的地區(qū)修建豬場,同時不能影響村容村貌和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不能在居民飲水取水點的上方,進出的道路要暢通,水源要有保障。應遠離公路、鐵路、城鎮(zhèn)、居民區(qū)和公共場所500米以上,離開畜產品加工廠、屠宰場、垃圾及污水處理場、風景旅游區(qū)2000米以上。
2、布局
(1)在建造豬場時,盡量做到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等功能區(qū)要科學布置,一般種公豬6-7平方米/頭;育肥1-1.5平方米/頭;空懷母豬、妊娠母豬2-2.5平方米/頭;分娩母豬4-4.5平方米/頭,母豬舍、公豬舍、育肥豬舍模式都有各自的具體要求,不能都建一個樣,如母豬舍需設護子間,而其他豬舍就不需要;公豬舍墻壁需堅固些,圍墻需高些等。
(2)畜禽舍的長軸朝向以南北向為宜,相鄰兩豬舍縱墻間距一般為7-9米,端墻間距不少于10米,中間可種植果樹、林木夏季遮蔭。道路實行凈、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實行干清分離、雨污分離。養(yǎng)豬場生產區(qū)四周設圍墻或其他有效屏障,大門出入口設值班室、人員更衣消毒室。
3、建設結構
(1)單列式或雙列式,磚混墻體,舍頂為雙層彩鋼瓦,雙列式豬舍跨度10-12米,單列式豬舍跨度5-6米。舍頂坡度20%,舍檐高2.5-2.8米。有側墻窗和山墻窗保證通風換氣需要,安裝自動飲水設施。豬舍內人行走道寬1米,排水槽與水泥飼喂臺建為一體,排水槽寬15-20厘米,飼喂臺寬1.5米,與飼喂臺相連的是發(fā)酵床,寬5.5-8.5米,為了便于管理豬群,一般每3-8米隔欄,最多可飼養(yǎng)育肥豬40頭左右。
(2)一般情況下,能養(yǎng)10頭育肥豬的豬舍,后墻需留60-70厘米的窗戶4個,窗戶太小、太少,夏天不利舍內通風降溫。飼槽一般要依墻而建,槽底應呈“U”形,飼槽大小應根據(jù)豬的種類和豬的數(shù)量多少而定。
4、配套設施
糞污處理,干糞堆積發(fā)酵還田,豬舍外必須建造漚糞池或沼氣池,大小可根據(jù)養(yǎng)豬的規(guī)模而定,豬舍外無糞池,一是收集糞尿難,肥料易流失,肥力會降低,二是會影響豬舍清潔衛(wèi)生;病死畜禽處理,對于固定的病死畜禽建設深埋處理地點。
二、豬的飼養(yǎng)
1、根據(jù)豬的類別、年齡、季節(jié)和飼料性質來決定餐數(shù),不能一概而論。如剛斷乳的小豬對飼料的消化機能正處于日趨增強的階段,每天可喂4-5頓;哺乳仔豬胃容積小,消化力弱,從7日齡開始主要是誘食,可不限餐數(shù);帶仔母豬和妊娠后期的母豬,需要養(yǎng)分多,每天可喂4頓;20日齡起至斷乳,每天可喂6頓以上;大肉豬、架子豬、空懷母豬、公豬日喂3頓即可。夏季因晝夜夜短,天氣炎熱,豬的活動時間很長,可酌情加喂1-2頓稀食,冬季寒冷,晝短夜長,晚上一頓要喂得遲,早晨第一頓要喂得早,以適當拉開每頓的間隔時間。
2、根據(jù)豬的大小和占風干飼糧的比例適當添加食鹽,一般仔豬0.25%、妊娠豬0.4%、生長豬0.3%、哺乳豬0.5%為宜,不可超過日糧的0.5%,否則易造成豬食鹽中毒。一般豬飼料中的植物性氯和鈉含量低,而食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和氯,這兩種元素在豬體是不可缺少的,它們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中,對維持體細胞的正常興奮性、滲透壓的穩(wěn)定和神經沖動的傳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農村的許多養(yǎng)豬戶有飼喂熟食的習慣,但多數(shù)精料類型日糧,生喂比熟喂好,煮熟后的精料一般會損失5%-10%的營養(yǎng)成分,生料飼喂肉豬,每增一公斤毛重可節(jié)省精料0.2-0.3公斤,平均日增重比熟喂提高10%,蛋白質消化率生喂比熟喂高,干物質消化率二者無差別。而有些有毒或易污染飼料,如棉籽餅、菜籽餅、泔水等經過蒸煮可以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
4、生干喂和生濕喂,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加強豬的咀嚼機能,延長飼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和提高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率,因此提倡稠喂,干飼料拌青飼料漿水或干飼料拌水的干濕程度以散得開、捏得攏為宜。稀喂因含水量多,稀湯灌大肚,會導致胃加速排空,消化液分泌減少,使飼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縮短,勢必會降低飼料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