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1、食性不同:白面貍是雜食性,果子貍是肉食性。2、毛色不同:白面貍的毛色白灰,色澤偏淺,果子貍的毛色灰白帶棕,色澤偏深。3、體重不同:白面貍的面部呈白色,尾巴如牛尾,體重一般為3斤左右,果子貍體長為40-69厘米左右,體重為3-7公斤左右,具有樹棲、夜行等習(xí)性。
一、白面貍和果子貍的區(qū)別
溫馨提示:果子貍屬于野生保護(hù)動物,保護(hù)野生動物從自身做起,拒絕買賣野生動物制品,不干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會上存在的食用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等行為,既是一種社會陋習(xí),也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杜絕食用野生動物,它們不屬于餐桌。
1、食性不同
(1)白面貍:屬于雜食動物。
(2)果子貍:屬于食肉動物
2、毛色不同
(1)白面貍:體型偏小,毛色白灰,色澤偏淺。
(2)果子貍:體型相對較大,毛色灰白帶棕,色澤偏深。
3、體重不同
(1)白面貍:面部呈白色,尾巴如同縮小的牛尾,體重通常為3斤左右。
(2)果子貍:廣泛分布于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森林地帶,具有樹棲、群居、夜行等習(xí)性,體長為40-69厘米左右,體重為3-7公斤左右。
二、果子貍的生活習(xí)性
1、群居性
果子貍喜歡群居生活,每個群體的數(shù)量多為3-15只左右,平時會一起覓食、休息、越冬。
2、集糞性
果子貍通常會在潮濕的角落中排便,人工養(yǎng)殖時方便管理。
3、應(yīng)激性
果子貍膽小易驚,它們對顏色、氣味、聲音、生人、畜禽、溫度高低、光照強(qiáng)度的變化等因素會做出驚恐不安、食欲不振等較強(qiáng)烈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
4、爭斗性
果子貍往往為了爭食、爭配偶、保護(hù)后代而相互撕咬,有時雌性還會咬仔、食仔。
5、晝伏夜出
果子貍是夜行性動物,喜歡在拂曉、黃昏、夜晚等時間段外出尋食、飲水、嬉戲、追逐、求偶、攀爬、排便。
6、半冬眠性
每年12月份至翌年2月份是果子貍的半冬眠期,此時它們會集群冬眠,其食量下降,活動減少,但有時也會外出飲水、覓食、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