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鴕鳥的體長為183-300厘米,身高為240-280厘米,體重為130-150公斤,雌鳥稍小,長相比較奇特,鴕鳥的尾羽蓬松、下垂,每個尾椎骨都呈分離狀,腿長,較粗壯,有一部分裸露沒有羽毛,呈粉紅色,腳趾的下面有角質(zhì)的肉墊,富有彈性并能隔熱,可以在沙地中行走或奔跑。
一、鴕鳥的特點(diǎn)
1、鴕鳥的體長為183-300cm,身高為240-280cm,體重為130-150kg,雌鳥稍小,長相很奇特,像蛇一樣細(xì)長的脖頸上支撐著1個很小的頭部,上面有1張短而扁平、由數(shù)片角質(zhì)鞘所組成的三角形的嘴,下嘴為粉紅色,上嘴為黃色,還有2只像青蛙眼一樣的褐色大眼睛。
2、鴕鳥的軀干粗短,胸骨扁平,沒有龍骨突起,上面生有1對顯得與身體很不相稱的短翅膀,已經(jīng)退化,無飛羽,不能飛翔,只是在繁殖期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就必須炫耀雙翅的羽毛,一般在孵化期和育雛期成鳥要展開雙翅使卵,或者雛鳥不致于受到熾熱的陽光的曝曬,還能張開來壯大自己的聲勢,嚇唬敢于進(jìn)犯之?dāng)?,而且在迅速奔跑時也要展開雙翅,有利于維持身體的平衡,如果是順風(fēng)還能起到船帆的作用。
3、鴕鳥的尾羽蓬松而下垂,每個尾椎骨都呈分離狀,腿比較長,非常粗壯,有一部分裸露無羽,為粉紅色,腳趾的下面有角質(zhì)的肉墊,富有彈性并能隔熱,方便在沙地中行走或奔跑。
4、成年雄鳥羽毛為明顯黑白色,翅羽及尾羽為純白色,頸部稀疏的細(xì)羽中裸露出藍(lán)灰色或桃紅色皮膚,雄鳥在頸部裸毛下緣還有1圈白毛,上嘴殼及雙腿前緣及兩趾背部鱗片為桃紅色,體形比雌鳥大,成年雌鳥全身羽毛多數(shù)為灰褐色,嘴殼及雙腿無桃紅色。
5、雌鳥體形比雄鳥小,幼鳥羽毛是刺狀淺黃色軟毛,毛頂端是黑色,頸部帶有黑色的斑點(diǎn),在3個月大后需經(jīng)多次更換羽毛,羽毛顏色要到11月個月大才開始顯現(xiàn),幼鳥羽毛為刺狀淺黃色軟毛,毛頂端為黑色,頸部帶有黑色的斑點(diǎn),一般在3個月大后需經(jīng)多次更換羽毛,雄鳥羽毛顏色要到11月個月大才開始顯現(xiàn)。
6、鴕鳥腳趾僅存2枚,即第3趾和第4趾,是鳥類中趾數(shù)較少的,第3趾強(qiáng)大而且具爪,第4趾小而無爪,一般在羽小枝上沒有小鉤,因此全身的體羽柔軟而蓬松,雄鳥和雌鳥的羽色有所不同,雄鳥的體羽主要為黑色,雙翅及尾部的尖端有白色的漂亮長羽,頸部為肉紅色或鮮藍(lán)色,上面覆有棕色絨羽,雌鳥的體羽都為灰褐色。
7、鴕鳥翅膀上的羽毛和別的飛行鳥類的硬翅膀有著明顯的不同,它們是絕熱的,在上面還有爪子,強(qiáng)壯的腿上是沒有羽毛的,用2趾站立,這是鴕鳥的獨(dú)特的適應(yīng)性,為了應(yīng)付突來危險而快速奔跑。
8、鴕鳥的巨大眼球有濃黑的眼睫毛,鴕鳥視力佳,1個眼球重達(dá)60公克,可看清3-5公里遠(yuǎn)的東西,其瞬膜(第3眼瞼)有阻擋沙礫及保護(hù)眼睛之功能,鴕鳥的性器官在成熟前都很??;雄性鴕鳥具交配器,一般在交配季節(jié),成熟雄鳥的睪丸有人的拳頭般大小,但在非繁殖期又會萎縮,到下一個繁殖季才又會膨大。
9、鴕鳥的卵比較大,顏色似鴨蛋,鴕鳥直徑蛋長為15-20cm,重達(dá)1400g,卵殼甚堅(jiān)硬,可承受住1個人的重量,其孵化而成的幼鳥在體型上與家雞相差不大,馬上就能學(xué)會行走,但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成年鴕鳥的保護(hù)。
二、鴕鳥的分布范圍
鴕鳥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主要有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吉布提、埃及、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肯尼亞、利比亞、馬里、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nèi)加爾、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烏干達(dá)、西撒哈拉、贊比亞、津巴布韋、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