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品品牌:
- 大紅袍花椒苗
- 產品單價:
- 1.00元/棵
- 最小起訂:
- 100 棵
- 供貨總量:
- 54200 棵
- 發(fā)貨期限:
- 3
- 發(fā)貨城市:
- 山東 泰安市
花椒適宜在年平均氣溫11℃~15℃之間,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海拔高度k在800~2400米的地區(qū)栽植,對土壤要求不嚴?;ń废补?,在陰坡、隱蔽條件下結實差,不耐嚴寒、霜凍。據(jù)試驗一年生生苗氣溫降至18℃枝干即受凍害,15年生以上大樹在-25℃整株死亡,花期易遭晚霜危害。
二、花椒主要品種
1.大紅袍:果大,鮮紅色無光澤,6日下旬7月上旬成熟。一般栽后三年結果,10年后講進入盛果期,盛果期可延續(xù)15年左右。皮刺少,果穗大,采摘方便,所產花椒平質好,唯植株易遭病蟲危害。
2.二紅椒:生長勢、抗性較大紅袍強,唯成熟期較大紅袍遲約2周。色澤相仿,品質稍次。
3.八月椒:隴南的晚熟椒種,長勢最強,病蟲害少,壽命長,但色澤品質差??捎米鞔蠹t袍的育苗砧木,提高大紅袍的抗性。
三、苗木繁殖
花椒主要用播種育苗。
1.采種應選生長健壯、結果在10年左右,無隔年結果和病蟲害的當?shù)亓挤N椒樹作為采種母樹。當花椒外果皮由綠色變?yōu)榧t色或褐紅色,部分有裂口,果實有光澤時,進行采收。一般比商品椒采摘遲一周左右。種子不要曝曬,以免影響發(fā)芽力。
2.種子處理方法
(1)肥糞處理法:將篩選好的種子拌入鮮牛糞中,加少量花木灰或黃土,捏成拳頭大小的團塊堆放在背陰處。于早春打碎糞團,連同牛糞一同播種。
(2)濕草木灰所處理法:經水選的種子撈出后在陽光下稍晾拌入潮濕草木灰中,以手捏成團為宜。種子與草木灰的比例為1:2或1:3,充分混勻后堆放。每天攪拌一次,10~15天后,可連草木灰播種。
(3)洗滌劑處理法:50公斤水加0.5~0.75公斤洗衣粉;(或按1公斤種子加堿面25克的比例配成堿水,堿水以淹過種子為宜),放入種子25~40公斤,不停的攪動。浸泡2天后用手揉搓,直至椒仔失去光澤之后,倒掉廢水,清水淘洗兩次,攤放在陰涼處等水份蒸發(fā)后播種。
3.圃地準備:育苗地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量好的地塊。播前每畝施農家肥4000~5000公斤。在細致整地的基礎上作畦,畦寬1米,長10米,每畦開溝5行,溝深3~5厘米。播種量因品種不同而異,一般每畝在3.5~5.5公斤之間,經處理的種子,秋播、冬播、春播均可。播種后稍加鎮(zhèn)壓并覆蓋1~2厘米的細土。在干旱的地方要用地膜覆蓋,遇久旱可向苗床上灑水。千萬不要引水漫灌。大雨后注意排水。等幼苗出齊后,揭去覆蓋物,幼苗長到3.3厘米高時進行間苗,10厘米高時定苗,株距5~8厘米。每畝出苗2~3萬株。一年生花椒苗高80~10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
四、造林
(一)造林季節(jié)
花椒以春季栽植最好,也可秋植或冬植。秋植在9~10月份,栽植前剪去部分嫩梢、嫩葉;冬植在11月上旬進行。
(二)整地與栽植
花椒栽植前,最好提前半年或一年進行細致整地。
在田間地埂或利用四旁閑散地,一般采用60~80厘米大坑栽植。河灘、平地采用帶狀整地的方法,溝寬1米、深 60~80厘米,生、熟土分開放?;纳?、荒坡按等高線整成外高里低的反坡梯田。階面的寬窄、階與階的距離,可以從實際出發(fā),一般為2~2.5米,外邊修地埂蓄水保土。栽植坑挖成60×80厘米。無論哪種方法,回填時每株都應施入25~50公斤的有機肥。株行距2×4米、3×4米,以每畝80~50株為宜。
栽植前將苗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時,定植時苗木放在坑的中心,注意苗木成行。然后培土,每培一層土都要踩實,隨時將苗木稍向上提,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直至根頸與地表平為止。在四周筑直徑約1米的定植圈,然后燒水灌透定根水封士保墑。
五、管理技術
(一)土壤管理
1.深翻除草,提高土壤肥力。從秋季開始,一直到土壤封凍前為止,在花椒樹冠下淺挖、樹冠外深翻,以少傷根為宜。
2.施肥灌水
施肥的方法有穴施、環(huán)狀溝施、短條溝施。施肥的溝穴都應挖在樹外圍。施肥后應立即蓋上。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從摘椒后直到次年春季發(fā)?,均為基肥施用期,但摘椒后立即施基肥最好。基肥以有機肥料為主,施入量依據(jù)樹齡大小和產量高低而定。一般六至七年生的樹結椒1公斤左右,單株可施5~15公斤圈肥,并混150~250克過磷酸鈣。追肥每年施二次,第一次4月下旬或5月初,追施一次人畜糞,配合施以鉀肥,促進新梢健壯生長。第二次在6月下旬或7月初,追施一次速效氮每株50~500克促進當年增產。
花椒較耐旱,但在降水不足500毫米地區(qū)需要結合施肥適當灌水,椒園不能積水。在秋末冬初霜降至寒露土壤將封凍時,進行灌水可提高地溫,防止凍害。
3.培土對山地花椒尤為重要,高寒區(qū)可增加土溫,減少霜凍;冬春旱可減少水分蒸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