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果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因其果實味道“先苦后甜”,故得名。余甘果不僅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而且還具有潤肺化痰、生津止渴、降低血壓等功效,深受喜愛。那么,余甘果分布在哪?又該怎么種?現(xiàn)將余甘的分布情況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余甘的分布情況余甘子喜光,耐干旱,忌寒霜,對氣溫要求高,年均溫需達20度、降雨量要求在1000mm左右,尤其對熱帶,亞熱帶干熱河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著很好的適應性。分布區(qū)涵蓋東經(jīng)70~122、北緯1~29的廣大地域;世界分布范圍來看,北緣為我國的川、滇、黔交界地區(qū),南緣為印度尼西亞;垂直分布高度為海拔80~2300m,具有很強的對不同海拔高度的適應性。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qū)。
二、余甘的栽培技術
圃地選擇:腳地應選擇無環(huán)境污染,地形平坦,交通方便,通風向陽肥沃的沙質壤土,大田地做苗圃。
種子處理:種子處理浸種后播種,是為了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一般種子浸種播種在春季“清明至小滿”時進行,可采用不同方式浸種,促進種子發(fā)芽,使種子發(fā)芽率更高。
播種大田條播:畦面整平整好后,在畦面上開條溝,條溝長度根據(jù)畦面寬度而定,條溝寬10cm,條溝深3cm,條溝之間距離20cm左右。開溝后,撒一層2cm厚的營養(yǎng)土,將種子點播在溝內營養(yǎng)土上點播種子一般要求均勻,然后蓋上一層稻草,可預防烈日暴曬水分大量蒸發(fā)或長期干旱畦面失去水分,也可預防暴雨淋透沖去種子和鳥類危害,避免造成種子損失,這樣即可保溫又可保濕,當30%種子發(fā)芽露土時,在陰天或傍晚時可將稻草揭去。
施肥鋤草:施肥苗木出齊后,為了使苗木迅速生長,一般20d左右可施肥一次,這樣苗木才不會缺肥。隨著苗木的生長,施肥量可以逐漸增加,可施農家肥水或尿素水,施肥后應噴灑一遍清水,以免苗木嫩芽受肥傷。
定植方法:先將種植墩中央挖一小坑,開種植穴,種植穴的大小和深度視苗木根系的寬度和長度而定。將苗的根須放入坑內,要求種苗根系能自然伸直,根莖深度剛低下地平線,不要種太深。一邊放松細泥蓋護根須,一邊并將根須逐條展開,讓其自然伸展。用泥土蓋過高出根莖2厘米處,后用腳尖對正,輕輕壓實,使根系充分接觸泥土。注意不要把樹苗壓側、壓彎,以90°垂直種下果苗。整理好樹盤,然后淋透定根水,蓋上雜草防旱保濕。種后應經(jīng)常保持樹盤濕潤,不干不淋,如幾天晴而無雨,要淋水保濕。便可出嫩葉、長根了。
余甘果喜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忌寒霜,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上文中為大家介紹了余甘的分布情況與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