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造就的稀缺性
1、白芨需求量增長:白芨在中藥商品中本屬于小品種,在50~80年代,全國入藥需求不超過200噸。1986年全國中藥普查,白芨的資源狀況和商品產、供、銷、存等情況沒有列入統(tǒng)計范圍,因為在當時是可以忽略的小品種。但是,今非昔比,我國目前白芨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長了5~10倍,需求達到數(shù)仟噸。
2、廣泛的用途:白芨可作為染布時作粘合劑使用,也作為高級卷煙的粘合劑,裝裱中國字畫粘合劑,中藥材野山參斷須的修復劑使用。白芨千百年來一直作為傳統(tǒng)中藥入藥,其主要功能是斂瘡止血、補肺、消腫生肌等。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白芨鱗莖中富含大量水溶液性多糖,其化學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是白芨膠的主要功能性成分。白芨多糖膠是一種優(yōu)良的天然食品增稠劑,同時是安全性較高的醫(yī)藥原料,性能卓越的藥用輔料和有相當發(fā)展前景的生物醫(yī)學材料。此外,白芨多糖膠還可應用于日化產品中,替代化學增稠劑,并具有減少刺激性、保護皮膚、延緩衰老等功能,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白芨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也就導致了白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3、滅絕式的采挖:由于價格的刺激,野生白芨采挖時,大小不留,價格越高,挖得越干凈。因為白芨是以假鱗莖作為繁衍的,這種采挖方式是造成白芨野生種群發(fā)現(xiàn)一片挖一片,隨之也就滅絕一片的重要原因。白芨本應在10~12月采收,這時其假鱗莖個大飽滿,含膠量高,質量好,鮮貨折干率高,可是,由于市價高懸,種質資源稀少,近年來總是提前到4月花期時采挖,結果不成熟的假鱗莖瘦癟,鮮貨折干極低,根本達不到藥用的質量標準。這樣年年因搶青的減產減收,也人為地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
4、白芨生長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惡化:人類活動的范圍越來越廣,荒地草叢越來越少,白芨的生態(tài)條件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特別是近年云貴川等山區(qū)發(fā)展林果經(jīng)濟,大量開墾荒坡,種果種茶種藥多種經(jīng)營,破壞了白芨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白芨失去了生存繁衍的空間條件,存土資源越來越少,白芨商品也就越來越稀缺。
5、無可替代的神奇療效和廣泛的用途:白芨的稀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白芨神奇的療效,其性微寒,味苦、甘澀,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機功能。用于結核吐血,支氣管擴張咳血,胃潰瘍吐血,尿血,便血等癥,還可以用于外傷出血等癥狀。白芨神奇的療效,廣泛的用途也加速了白芨資源的滅絕。
稀缺的未來價格
今后白芨市場價格走勢如何,我們認為資源稀缺,供不應求,價格必漲已成定局。白芨市場價格暴漲是由于野生資源奇缺,野生改家種還沒有真正起步等諸多原因造成的。如果國家投入專項科研資金,加大研究白芨野生變家種的科研力度,然后規(guī)范化的擴大生產面積是可以緩解白芨商品供應緊缺的局面的。但是從實驗室走向商品化大批量生產,這個過程最少還需要5~8年的時間。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艱巨而繁重的,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的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