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芋艿,原產(chǎn)于熱帶,據(jù)《奉化縣志》記載,宋代已有種植,至今已有700余年歷史。奉化眾多的沙壤土和剡江兩邊的沖積土,其適宜的土質條件和地下水位,解決了芋艿在生長過程中“既怕水、又怕旱”的矛盾。溫濕的氣候能促進芋艿的生長,秋季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于母芋的膨大和養(yǎng)分的積累,因而使奉化芋艿頭成為奉化的傳統(tǒng)特產(chǎn)。奉化種植芋艿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品種較多,規(guī)模較大。品種有紅芋艿、烏腳基、黃粉基、香粳芋等;奉化芋艿頭是紅芋艿頭的一種,主要分布于蕭王廟、溪口、大橋、西塢等鄉(xiāng)鎮(zhèn),目前已擴展到全市,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總產(chǎn)量6萬噸。

奉化芋艿頭是奉化也是寧波市的傳統(tǒng)名特優(yōu)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芋頭近球型,外表棕黃,頂端粉紅色,單個重1公斤以上,大的可達2.5公斤左右。其品質特性主要表現(xiàn)為個大皮薄、肉粉無筋、糯滑可口。芋艿頭具有多種吃法,且各具風味,可烘蒸、生烤、熱炒、白切、澆湯、煮凍。若烘蒸,其香撲鼻,粉似魁栗;若煮湯燒羹,又滑似銀耳,糯如湯圓。奉化芋艿頭不但食味佳,而且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無公害保健食品。據(jù)枯力格氏研究測定,在新鮮的芋艿球莖中,水分占82.25%、脂肪占0.14%、蛋白質1.78%、無氮浸出物14.04%、粗纖維0.64%、灰分0.88%、加路里662;在干物質中,脂肪占0.8%、蛋白質10.18% 、無氮浸出物80.32%、加路里3785。